近一段时间以来,娱乐圈乱象愈演愈烈,从郑爽到吴亦凡再到张哲瀚,一些所谓的“流量明星”接二连三地“塌房”,不断突破社会道德底线甚至法律红线,引发此起彼伏“德不配位”的批评之声,不仅给整个演艺行业带来极为负面的影响,更造成了恶劣社会影响。
尤需警惕的是,“流量明星”及其背后的资本热衷于打造和经营饭圈文化,鼓动诱惑年轻人不计代价地为爱豆打CALL,收割注意力经济,灌输拜金主义、享乐主义、消费至上等不良观念,误导青少年价值观。在此背景下,控评、屠版、互撕、人肉等各种炒作手段无所不用其极,不断滋生和助长网络暴力,污染网络生态,荼毒年轻受众,让“饭圈”一步步走向“怪圈”。
探究背后成因,在流量经济、资本运作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,这些年来,一批有颜值无演技、有人气无作品的年轻偶像暴得大名,他们往往台词不过关,打戏靠替身,近景用抠图,却挟“流量”博天价合约,集万千宠爱于一身,承载了远超于能力范围的镁光灯,并挤压了实力派艺人的生存和发展空间,“劣币驱除良币”的隐患日益显露。
艺有术,道有德。明星艺人是公众人物,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,关乎社会的价值观、人生观导向,应始终以德艺双馨为标尺,尤其是拥有众多年轻拥趸的“流量明星”更要以身作则,自律自爱,将关注度当成压力,把高流量转化为动力,自觉担当起弘扬主旋律、传播正能量、引导正确价值观的责任,真正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,让流量回归正途。
当潮水退去,才知道谁在裸泳。如今,流量明星模式生态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,热衷和沉迷于“流量”大潮中划水的明星终究只能是一颗“流星”,“流量”完全退潮后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。只有保持对行业的敬畏、对观众的真诚,沉下心来打磨演技、唱功,不断提升自己的“软实力”,努力创作出代表性的“硬作品”,才能获得持久的职业生命力。(央视网评论员)
* F4 |' T- d2 l) i4 }